文章资讯
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的饮酒翻译及赏析)
2022-05-03 19:05  浏览:11

饮酒①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③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彭泽令等一类小官。因官场黑暗,抱负不得施展,再加上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耻为“五斗米”(微薄的官俸)折腰,四十一岁时便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在隐居中,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对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有切身的体会,写下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质朴自然,韵味隽永,文章醇厚而简练,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这首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初期。诗一开头介绍自己的居住环境,虽处人间但门前幽雅清静,没有尘世车马的喧闹干扰。接着用问答的形式作了解释,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自己心离尘世已远,所以住宅也自然清静了。这种解释初看未免有些难以理解,但仔细体会便会发现这正是诗人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一种表现。

接下去四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写景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当时自由闲适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诗人用“采”和“见”两个动词极其简练、精巧地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两句用动静相交的远景为前面的近景作了和谐的衬托,起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如此恬静、美好的田园、山水并非当时久经战乱的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只能说是诗人自我心境的一个形象的反映。对刚脱离黑暗污秽的官场,回到安静乡间的陶渊明来说,周围的山水,田园自然是美好的,净化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

陶渊明的时代五言诗已盛行,绮丽雕饰的诗风弥漫,但陶渊明卓然不群,他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诗。这首诗明白如话,何等朴素自然。他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特征的景物并和自己深挚的感情糅合起来,无论是傲霜的菊花,还是倦飞的归鸟,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诗人高雅的品格和形象。正因为他能寓情于景,所以他的田园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加上他那高超的语言艺术,使他成为中国田园诗的鼻祖,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