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讯
读书与创造作文800字(读书与创造优秀作文范文)
2022-05-03 19:07  浏览:46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他可以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外,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但是,他只注意储存知识,从不创造,结果终生一事无成。

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写有《灵宪》《浑天仪图注》《算罔论》等涉及天文、立法、数理方面的科学著作,他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伟大的科学发明,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

“读书与创造”是一个大题目,怎样化大为小呢?先选角度,再定小题。

从读书与创造的关系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读书无以创造,光读书也不能创造,读书与创造必须紧密结合。

从读书的目的看,读书是为了吸收知识,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所以不能“只注意贮存知识,从不创造”。

从读书的方法看,光贮存知识而不能消化吸收,当然谈不上创造。

从创造的途径看,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有所作为,一味埋头读书是不行的。

【立意】

1.读书为根,创造为花;

2.离开读书的创造是“空想”,离开创造的读书是“死记”;

3.把读书和创造结合起来,开放耀眼的智慧之花等。

【素材】

1.那么一味地读书,能否有创造呢?读书读死了,也就室息了创造的活力读书。只有”读活”,完全领悟其中的涵义善于灵活运用时才有可能创造。

《孙子兵法》确是兵书,但其所述的内容策略却可推广到生活各个领域,索尼公司的管理者正是了解其内涵,看透其深远宽广的外延,从中获得了创造的借鉴,才取得了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

2.有一幅漫画,是这样描述的:一个戴着眼镜的书呆子,正抱着一本《百科书》专注地看,还夹着一根鱼竿,坐在井边钓鱼!他还说:“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井中怎么可能会有鱼呢:他居然还念着:“鱼儿离不开水。”鱼儿离不开水是对的,可是井中有鱼是错的。

很明显,这幅漫画的作者是为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不懂活学活用的人、不懂生活常理的人而画的!我多么希望那些读书人能够灵活一点,懂得变通一下,不要那么死古板,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想得那么复杂,那样岂不是浪费精力?大家评一评,我说的对吗?

3.读书要学以致用。古人曾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形容“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有的人十年寒窗读的书不能说不多,但为什么会成为“书呆子”呢?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潮曾经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也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参考范文

读书为根,创造为花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人若想成功,大量地阅读书籍来增长见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读书是基础,创造才是升华。只有创造才能将读书的价值发挥出来。

读书要能读无字之书。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这种“无字之书”照今天我们通俗的说法,即阅读社会、人生、自然的这部大书一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古往今来,只有大量地读书并懂得把获得的知识加工创造的人才能有非凡的成就。众多的仁人志士,都懂得“读书与创造”的关系,懂得积累是为了创造这一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蒲松岭不囿于古代小说的内容终成灵异怪诞的《聊斋》,鲁迅勇敢地对抗古文文学使白话文的热浪在全国席券开来。没有高迪创造性地运用建筑学知识,哪有那美妙的“高迪之都”在西方熠熠生辉;没有爱迪生“想人之不敢想”,哪有那人类发明史上的累累硕果。

在读书基础上的积累,好比非洲大陆的尖毛草和巴西的火红花。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日日积累能量,只待有一天,可以将潜能飞速爆发。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向我们印证着一个道理:只有学会创造才能让思想的土地上绽放出成功的花朵

读书要细心揣摩。袁枚在“读书作文之法”上曾说过:教人读书,不但要”破其卷”,更要“取其神”。何谓:破卷取神?他说,蚕吃桑叶叶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这才叫“取神”。如果食桑吐桑、采花酿花吃饭不能消化,读书再多又有何用?荀子也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三国时董迂有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则认为:“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一言以蔽之,博览群书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细心揣摩、消化吸收。

如果说读书使人增识,那么创造则助人长智。一个人若想成功,在他前行的道路上,既不能忽略书香的浸染知识的护卫,又不能缺少自身思考与创造的激情。只有知识的根与创造的花合在一起,我们前途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花朵压枝,果实累累。

对于读书的感受,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蓄“知识的力量”,用知识创造财富,用智慧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