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讯
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优美古诗句摘抄大全)
2022-05-03 19:18  浏览:8

01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扎特说过:“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胜利。”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警枕”故事:

文学家司马光为了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给自己换上了一个“圆木枕头”。

枕头外表光滑,放在硬硬的床板上只要脑袋一动就极容易滑走,头跌在木板上,“咚”的一声就会被撞醒,于是立刻坐起来继续读书。

学习帮我们拓宽认知边界,从新的角度找到问题突破口。

时间就像是生命的金钱,要学会合理支配。

珍惜岁月,趁着大好芳华,去做正确的事。

0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人有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网上看到一位老禅师问小和尚:毛毛虫怎么过河?

小和尚答:从桥上过;老禅师说没有桥。

小和尚说:从叶子上过;老禅师说叶子会被水冲跑。

老禅师最后告诉小和尚:毛毛虫想要过河,只能成蛹变成蝴蝶。

经过不计其数的日夜“修炼”,长出翅膀,才能飞过眼前这条河。

每个人也应有“毛毛虫精神”,在阻隔面前,不退缩,重新来过。

03

《山坡羊》

元·张养浩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心态影响状态,好心态能平衡得了大起大落。

古时一位国王,做梦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醒来之后便叫王后给他解梦。

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山河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

国王听后一身冷汗,从此卧病不起。

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大臣听后大笑说:“这梦寓意太好了,山倒指从此天下升平;水枯指有真龙现身;花谢,指开始结果实了!”

国王听后,心情顿时轻松,不久就大病痊愈。

《幽窗小记》里写到: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态好了,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冷静下来,沉稳周旋,思出良策。

04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文天祥在《扬子江》中说:“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国外一位马拉松运动员,他在1984和1987年国际马拉松比赛中都获得冠军,有记者问他有什么秘诀。

他笑笑说:用智慧取胜对手。

当时大家不解,但后来在他的自传中得知:

每次比赛前他都会先乘车勘察一遍路线,把沿途比较醒目的目标画下来,在跑的过程中坚定每一个小目标,最终跑完全程。

目标是照亮人生永不熄灭的火炬,它能照亮脚下的路,让你前行起来更有力量。

05

《白鹿洞》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一个理念:回归本心,沉下心来做事,才是人生真正的出路。

一个秀才认为自己写的文章非常好,但他没有通过进士考试。

于是抱怨到:“主考人没有水平,不识货!”

一旁路过的禅师听了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

秀才很不服气嚷到:“你看都没看我的文章,为什么说我的文章不好?”

禅师说:“看你心浮气躁的样子,怎么写出好的文章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那些懂得深入思考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真正把事情研究透彻,才能发现问题在哪,进而更精确地解决。

06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摘自唐代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

保持头脑清醒,才能对事情进行有序分析;清醒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自信。

孙膑在受辱之后,如果没有重新振作搜集整理,苦心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哪有《孙子兵法》这本书的存在?

越王勾践在战败受辱之后,如果没有积蓄力量,寻找错误,数十年如一日养精蓄锐,哪会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史事?

人生不可避免走一段难走的路,但保持清醒,就不会萎靡不振;

清醒,也是一种忧患意识,看到过去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弥补当下。

07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困境,既消耗人的精力,也考验人的体力。

气象学家竺可桢15岁读中学时,因为身体单薄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有人挖苦他:“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过二十岁。”

竺可桢非常气恼,立志要锻炼好身体。

于是连夜制定了计划表,并严格执行;每天鸡一叫就到操场上跑步、舞剑、做操……

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体质明显增强,再也没请过一堂课的病假。那些讥讽他的人,也称赞他是“智体并重”的模范。

陆游在《小室》里有说:“老去身犹健,秋来日自长。”年老的时候,还有个好身体,就不怕秋冬季节的漫长。

健康,是人生改运的基本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前行的底气。

08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摘自荀子《劝学》

清朝金缨在《格言联璧·处世类》说:“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不懂得反省自己的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

一只狐狸过篱笆,脚滑了一下差点掉下去,幸好抓住了一枝蔷薇,但同时也被蔷薇身上的刺扎破了脚。

狐狸就向蔷薇抱怨道:“你太不任性了,我是向你求救,你却扎破我的脚。”

蔷薇说:“狐狸你错了,我身上本来就有刺啊,是你不小心,才被我扎破的。”

正所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规律反省自己,不把问题归结到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有机会进行改正。

09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先贤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17岁,相依为命的母亲也撒手人寰。

生活上,极度清贫,且经常遭到族人和周围人的歧视。

学习上,条件非常苛刻;当时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只能一字一字地用刀片刻在竹子上,而《易经》就是孔子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由于经常翻阅,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14年,传播“仁”的思想,最终成为我国儒学的鼻祖。

安格尔曾说:“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在困苦中仍顽强向前,踏实努力,生活会在未来嘉奖这样的人。

10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摘自清·法式善《读书》

《老子》书中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无论我们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他遍注典籍,强调学习“循序而渐进”。

“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

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除了读书,其他事情也应如此;循序渐进反映了一个人的头脑,更闪烁着一份智慧。

黑格尔曾说:“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永远不要惧怕遭遇挫折和黑暗,人生浮浮沉沉,不会有永远的痛苦,旭日总会东升。

固守着心中的信念,磨练自己的斗志,终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一天。

唐代杜荀鹤在《小松》里提到: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积蓄力量,拨云见日,前路值得踏上,未来终是可期。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