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举办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动员大会,提出多项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扶持政策,其中还包括资金支持。
杭州是科技部已确定支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简称“试验区”)的6个城市之一,另外5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合肥。按科技部规划,到2030年,将布局20个左右的试验区。这些城市的机构、企业、团队等可以获得科技部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地方资金的投入。
医疗健康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那么,试验区建设能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动脉网对此咨询了多家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企业,大多对相关政策暂不了解、或了解还不深入。因此,我们通过多方搜集,整理出试验区建设的政策脉络、各城市发展方向、扶持措施等,以期为行业带来实用干货。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推进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的新阶段,在我国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
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
可见人工智能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需要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产业推进等多方面发力。目前产业所处的阶段和即将步入的阶段,是上述目标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改善民生、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阶段。在此阶段,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商业化至关重要。
今年2月和5月,在科技部支持下,北京、上海分别启动试验区建设,在机制体制创新、应用场景深度打造等方面摩拳擦掌。
为了鼓励优势区域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今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
建设指引细化了人工智能的重点应用领域,包括在制造、农业农村、物流、金融、商务、家居、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环保、安防、城市管理、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指引印发后,今年10月17日,科技部在同一天复函天津、杭州、深圳、合肥4个城市,支持其建设试验区。至此,试验区建设城市增至6个,他们将结合各自优势与特色,在人工智能的产学研深度结合上进一步探索。
加快商业化是主线
6个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试验区建设,具有各自的优势,基于这些优势,其发展侧重和方向也各有不同。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如下:
据媒体报道,目前,北京已拥有人工智能企业一千多家,拥有人工智能的相关人才近4万人;还拥有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一批研究机构。
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制定了智源行动计划,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推动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培养AI高端核心人才,并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服务。基于这些优势,北京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政产学研金用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上海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还打造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积累大量产业资源。产业要素丰富、人口结构多元化带来的需求多样化,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从需求端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
目前,上海已经发布两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涉及安防、医疗、教育、政务、制造等领域,吸引了微软、华为、商汤、依图等大量企业前来提供解决方案。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6个创新应用示范区,届时,还将征集更多的解决方案。
天津具备丰富的算力和数据资源,拥有飞腾、麒麟、曙光、南大通用等领军企业,覆盖芯片、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四大类基础产品。
天津将针对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终端等七条人工智能产业链,实施产业和创新的融合。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天津将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化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二曲线,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研发能力强、高端人才聚集、产业链完整等优势,其人工智能产业已具雏形。
深圳《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到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因此,深圳将利用其产业生态优势、强大的成果转化能力,形成商业化示范。
杭州在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应用场景、产业基础等方面具备优势,拥有之江实验室、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阿里达摩院等创新研究机构。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蚂蚁金服、网易、恒生电子等企业,在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安防、智慧金融、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今年11月28日,杭州举办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发布相关的计划与扶持政策,提出了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融合应用示范、人才培养引进、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营造、空间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的8个专项任务。
近年来,杭州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是杭州两大重要产业,人工智能作为技术驱动力,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
在人工智能领域,合肥具备智能语音、机器人等研发机构多、专家团队高度集聚的优势。公开数据显示,位于合肥的中国声谷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已经吸引超过600家企业入园,在教育、医疗、服务、汽车、家居等领域孵化培育了130多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2019年上半年,中国声谷实现产值410亿元。
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组成部分,合肥在智能语音、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领域的深度应用示范,将与该区域其他城市的产业形成更高效的协同。
加快大规模落地应用与商业化是主线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将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重构生产、分配、消费等多个环节;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例如智能化趋势下的就业结构改变,在法律与社会伦理、个人隐私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
当然,对待人工智能肯定不能因噎废食,而是鼓励创新、加快落地与探索政策、体制约束同步进行。所以,尽管上述6个试验区的发展方向各有不同,但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即:在政策法规、伦理规范、人才培育引进、数据开放共享、商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示范。其中,商业化应用尤为重要,一项新技术一定要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带来现实价值,才有意义。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也指出,试验区建设将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另外,此次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由科技部牵头,而牵头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是科技部的重要职能,因此,这释放出的信号同样也是加快人工智能先进成果的落地应用,促进核心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相关产业。
各城市的高额资金支持
按照规划,科技部将从政策、资源等方面对试验区建设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试验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试验区建设的政策设计,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试验区建设。因此,资金扶持的实施主体主要在地方。
来源:各地相关部门官网,动脉网制图
根据官方公开资料,北京、上海、杭州3个城市在启动试验区建设之后已有相应的支撑政策出台,在上图表格中,我们做了详细整理,并突出显示重点数据。
由于北京海淀区聚集了大量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近20%,其中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占全国65%,因此,海淀区成为北京建设试验区的中坚力量。为支撑试验区建设,今年5月,海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提出多项资金支持措施:
对于形成跨越式突破的机构和团队,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2亿元资金支持;还将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业基金。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的方式,支持人工智能早期项目和重大项目并延长支持周期,支持设立专注于早期和长期投资的人工智能子基金。
今年9月,上海经信委印发《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2019-2021年)》,同样包含多项资金支持内容,例如,对列入“上海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的重大专项项目,按项目投资额30%予以支持,最高支持2000万元。
今年11月,杭州在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发布的扶持政策中提到,经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审定的推荐的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助;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按其新购置研发设备总价的50%进行补助,单个平台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目前,杭州已经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为相关部署提供咨询。
可以看出,各地的扶持重点,与其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也是紧密结合的,北京重在研究,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支持力度大;上海重在场景落地,应用场景项目支持力度大;杭州重在与数字经济、制造业结合,相关技术和设备支持大。
医疗人工智能的4个好消息
数据来源:动脉网知识库
医疗健康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据动脉网知识库数据,在目前6个建设试验区的城市中,医疗健康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不难发现,这些城市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多方面优势。
例如,北京、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可为医疗人工智能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与应用环境,且创新药企集中,人工智能可提升药物研发效率;杭州医疗信息化企业众多,人工智能与医疗信息化的结合才可更好为医疗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深圳有较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覆盖设计、开发、制造、服务、应用等多个环节,腾讯、华为、平安等多家巨头均已在医疗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布局,起到引领作用。
同时,这4个城市人工智能思维普及度高、创业氛围浓厚、经济发达,也是医疗人工智能企业集中的重要原因。
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已可用于医学影像、医疗器械、药物研发、手术机器人、健康险等多个细分领域。但是,医疗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政策导向强,相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多特殊性。因此,人工智能更是面临诸多难题,这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政策层面:针对人工智能行业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使用医疗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辅助诊断类审批标准尚未完善、收费标准未建立,影响了企业商业化进程。
技术层面:有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算法的现状并不能匹配当前医疗环境对于这项技术的需求。医学人工智能缺乏的,是能够对小样本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可解释。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人工智能可能在实验室中能够展示出优异的成绩,一旦进入医院,它的准确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真正解决医疗临床问题,还需持续打磨。
市场层面:受审批进度的限制,辅助诊断类医疗人工智能还无法大规模进入公立医院收费,而消费端收费也未大规模铺开。所以,医疗人工智能暂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资本层面:由于持续性商业模式的缺失,盈利周期存在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对行业的信心,资本市场一片火热的阶段已过,投入更加理性。
针对这些问题,医疗人工智能可以在试验区建设中看到哪些有望改善的好消息?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官方在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标准时,或将重点考虑安全、伦理等问题。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多从这些方面思考并提出相应方案,或可推动政策制度的建立。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创新和先行先试,也是试验区建设的任务之一。
2、促进人工智能研究与技术迭代,也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医疗人工智能有望在这一进程中,获得技术突破。
3、不涉及医疗诊断核心的产品方面,可持续深入探索,例如,在上海打造的深度应用场景或深圳完善的产业生态中,寻找民生应用、智能终端等的结合点。
4、几个试验区建设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既有按项目、团队的直接支持,也有创业、产业基金,医疗人工智能项目也有望争取。
按照科技部规划,到2023年,将布局20个左右的试验区。试验区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科教资源、较好的产业基础、健全的基础设施以及地方政府支持措施明确之外,还要服务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兼顾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据动脉网了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东莞也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争创试验区。
尽管人工智能在研究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突破,但整个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必然会经历曲折与阵痛,会不断有新参与者加入、老参与者离开。不过,其带来无限机遇的趋势是肯定的。
人工智能,未来可期,医疗人工智能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