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科院之声不定期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为大家介绍一段科学史和其背后的故事。
近日,考古学界发布的最新考古成果使人震撼,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其陵墓——霸陵的位置和规模得到确认。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墓主人即汉文帝刘恒,此次江村大墓的确认纠正了一个流传近千年的霸陵位处凤凰嘴的谬误。那么在考古学中是如何测定古代遗存年龄的呢?这其中“碳14年代测定法”功不可没,那么到底什么是“碳14年代测定法”,这种方法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在解释“碳14年代测定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碳14”。在动物或植物的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放射性物质,它们能像计时表那样,随时准备着倒计时。这种放射性物质就是碳14。碳是有机物的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碳12、碳13和具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碳14。动植物在呼吸时都会吸收碳14,这样碳14就在动植物体内储存起来。动植物死亡后,呼吸停止。于是,死去动植物体内的碳14不再维持平衡量,碳14因其放射性开始减少,每5730年减少一半,这就是它的“半衰期”。我们可以根据死亡生物体体内残余的碳14成分来推断它存在的年龄,由此推断死亡时间。当然,动植物体内碳14的存量有限,用这种方法目前只能推测到约6万年的时间,而且所测得的年代也是存在误差的。此外,碳14测年法亦有可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等,所以也需要其他方法加以检测。但无论如何,碳14测年迄今仍是一项相对便捷、强大可靠、广泛适用的技术。
“碳14年代测定法”最早是由美国化学家威拉得·利比等人发现的。1949年12月23日,利比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中。由于这一成果,利比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利比所开创的碳14测年法由于其简便和准确性,很快地引起了考古学和地质学界的注意。
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上千个考古标本测定数据,测定的准确度也越来越高。正是鉴于碳14测年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所发挥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对碳14测年技术寄托着厚望。例如今年发布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就是对我国三星堆祭祀坑发掘过程中采集的样品进行碳14测年测定,这为解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