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简介】
王勃(649-675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岀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务。
王勃六岁能文,九岁看岀大儒颜师古注释《汉书》中的错误,有“神童”之称。乾封(666年),王勃写了《檄英王鸡》一文,当时的官员和一部分百姓都嗜好斗鸡的,因此事被唐高宗逐岀朝廷。
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从蜀中南下探望父亲,渡海时风浪大船翻浸水,惊吓而死。
王勃的诗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力求摆脱齐梁的靡靡诗风,著名代表作有《腾王阁序》。
【诗词解读】
首先解释诗标题:王勃送这个朋友姓杜。
少府:小小的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
王勃这首赠别诗,与其他送别诗有所不同,本诗有一种奋进的力量。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动词):辅助、协助。
三秦:指关中地区。秦之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
五津:泛指蜀州。
这句是倒装句,送行的地点是京师长安城,朋友上任的目的地是蜀州。
三秦护卫着京师长安城,在风烟的幻变中遥望着蜀州。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怀着无限不舍的心情和您分别,因为我们都是从家乡岀来闯荡官场的,浮浮沉沉,彼此处境相同。
诗人对友人进行劝慰。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名句。
天涯:天边、天涯海角、无涯。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四海之内只有朋友知心,保持着真情厚谊,虽天各一方,也好似近在咫尺。
诗人进一步宽慰友人,使对方不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单。
这就使离愁别绪一扫而光,豁然开朗,心中充满阳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书法作品好多都爱用这一名句,来赠送给友人,用于互相勉励学习。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古代人送行常在三岔路口挥泪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
不必在三岔路口分别时,好似少男少女那样泪湿衣巾。
诗人最后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情长之态,情深义重,表现了诗人胸襟开朗。
全诗气象万千,情调满满,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新气息,这为“盛唐气象”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勃像
王勃的雕塑像
这幅书法作品有墨的浓淡之美,这是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