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尘,点点离人泪,拂不尽的心事多如烟雨,叹不完的情缘杂如红尘。
一场红尘恋,一份千年缘,几缕隔岸相思,隐逸了多少楼台旧梦?
掮一轮皓月,携一缕清风,弹一曲忧伤,醮一抹沧桑,一世繁华,一场梦。
寂寞纤指滑过灵魂的忧伤,多少笑泪飞扬,多少深情未。
到最后繁华落尽,曲终人散,只留下被风吹落的过往,和无法遗忘的曾经。
今生情缘不负相思引,万千繁花抖落离人泪。
就像李白所言“长相思,摧心肝”。
这两句出自他的《长相思》,全文如下: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应该算是李白最缠绵悱恻的一首诗,翻译过来就是:我想你想得肝肠寸断。
其实关于这首诗是有争议的,那位令他刻骨相思的美人到底是谁?
自古便有“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之说,屈原在《离骚》中,就曾以“美人”比喻君王,“恐美人之迟暮”。
而当时李白写这首诗时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际,所以很多人认为诗中的“美人”是唐玄宗,那么这首诗表达的应该就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思想。
也有人认为李白只是追忆那段长安生活,至于“美人”应该是指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甚至有人认为,李白的这首缠绵情诗是写给他一生求而不得的女子——玉真公主。
但不管李白因何写下这首诗,诗中所传达的那种缠绵不尽的刻骨相思,引起了千古共鸣。
而且这首肉麻悲情的诗,还入选《唐诗三百首》,尤其最后7字令人断肠。
诗歌开头便点明了诗人所思念的美人所在之地——长安。
那个长安的美人啊,是那么地令他魂牵梦绕。
“长安”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是大唐的都城,曾是李白心心念念之地。
那个长安,曾经承载了李白的梦想,可惜唐玄宗的一纸诏书,他被逐出了长安。
所以有了这么个特定的地点,很难说他相思的美人到底是单纯的美人,还是有所指。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时的他心中愁苦到了极点。
接着的两句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突出诗人的相思之苦。
凄冷的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哀哀地啼叫着;薄薄的清霜浸透了竹席,夜格外地冷。
这里诗人从听觉到触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孤凄寂寞。
在这样的寒夜里,他孤枕难眠,所以才有了后文的“卷帷望月空长叹”。
他卷起了窗帘,遥望着天边的明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感叹。
一个“空”字将他的无奈写到了极致。
为何他会这般无奈,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那如花的美人,对他来说就像那天边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这样的无力感,让他只能“空长叹”。
他的美人到底离他有多远呢?
接着的两句,他从“上”“下”两个方位,将两人的距离无限地拉长了。
上面是难以企及的渺渺长空,下面是波澜动荡的渌水。
“青冥高天”、“渌水波澜”看似重复累赘,其实是为了突出路途之远之险。
而这还不够,他和美人的距离不仅是现实中到不了,就是梦中,灵魂也难以飞跃那重重的关山。
连灵魂都到不了的地方,可见他和美人的距离绝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了。
所以最后的他才会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感慨。
可即使“摧心肝”,他也不想更不会放弃他对“美人”的追求。
无论这“美人”是他的心上人,还是另有所指,他的这种执着的追求、刻骨的相思引起了千古的共鸣。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求而不得的时候,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个人。
相逢何处紫烟长,望断天涯,依旧话凄凉。
那一世的长情,谱一首长相思,冷了多少凄凉,漫了多少青丝,化作多少烟雨,吹散多少世间情!
多少人在寂静的夜里,只能无奈地感慨一句:长相思,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