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 · 特朗普当选总统是硅谷许多科技大佬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比如苹果公司CEO 蒂姆·库克,特朗普希望他们能将产业移回本土。在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安慰员工之后,库克正在考虑在美国生产iPhone手机的问题。
据日本《经济新闻》从供应链获得的消息,苹果正在和富士康及和硕商谈在美国组装生产手机的可能性。暂时的结果是富士康同意,而和硕出于成本考虑拒绝合作。
总部位于台湾的富士康每年生产超过 2 亿部 iPhone,这些手机大多来自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组装完成后再销往世界各地。尽管董事长郭台铭对成本的上涨不太开心,但在收入上依仗苹果的富士康已经着手准备去美国的事。“在美国生产 iPhone 意味着成本的成倍增加。”消息源说。
这可能是库克应对特朗普保护本土制造业的做法,后者在竞选期间多次提到包括苹果在内的科技公司。今年一月在一次大学演讲中他说“我们要让苹果在我们的国家生产那些该死的电脑”。三月份说到要把海外的工作岗位带回美国,也提到苹果“在中国生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因此特朗普还主张向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 45% 税收。
苹果大部分的零件供应商都在美国之外。显示屏来自 LG、夏普、JDI 等日韩公司、核心处理器由台湾的台积电生产、相机模块养活了索尼……最后这些零件被运往中国组装成成品。有不少公司的业绩和苹果休戚相关,随着 iPhone 销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它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少。
如果苹果将最后的组装环节搬到美国,增加的成本并不仅仅是人力、运费这么简单。iPhone 的物料成本在 200 美元以上,其中组装只占5 美元,在美国招聘工人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钱。库克曾在 CBS《60 分钟》节目中表示美国并没有足够多的技术人员支持 iPhone 的生产。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美国生产可能会让苹果失去对供应链的绝对控制,这是苹果维持 25% 以上高利润率的基础。乔布斯时代开始,苹果就已经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在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严格把控。苹果会要求供应商告知具体的成本核算,包括需要多少工人、薪资的水平如何,之后苹果再计算一个报价——苹果而非供应商自己,决定生产零件应该有多少利润。
《纽约时报》2011 年的报道举了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一位苹果高管表示,苹果曾经在 iPhone 上市前几周临时更改了屏幕设计,新屏幕在午夜到达,组装厂立刻招募了 8000 名工人入住园区宿舍。接下来这些工人在半个小时内学习了技术要点,以1 天1 万部的速度重新组装iPhone。
“这种速度和灵活性是惊人的,”这位高管说,“美国没有达到要求的工厂。”
如果苹果要在美国生产iPhone手机,最大的难题是供应链的问题,且在美国招聘工人要花费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