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思维圈,这个思考法则,在乔布斯的手上是大放光彩,有这么一本书就是专门说这种思考方式,《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但这本书我没看,而是看《好好学习》这本书后,才了解到这法则该如何用,怎么用。不然也只是知道what、how和why这是三个东西,而这三个要如何联合起来用,则是迷茫的。
黄金思维圈,是把一件事分成三个层面来进行思考:
第一层what:这件事所能看到的表层现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层how:这件事表层现象所运用的方法,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层why:这件事所运用方法最底层的系统逻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总结这个思考方式的人叫西蒙.斯涅克,他是在TED的一次演讲中提到黄金思维圈的。
他在演讲中提到一个关于电脑行业的例子,非常精彩:大多数电脑生产思考和表达问题,都是站在what的层面。他们在营销时,大多都是说:“我们生产的电脑性能非常好,使用很便利,要买一台吗?”,这是站在what的层面上去思考,“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而苹果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苹果公司做营销时,传达的理念是: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
可以从这两个销售方式看到,同样是在销售电脑,同样是在讲自己很棒:一个是从what出发“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电脑是什么棒的”;一个是从why出发“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当我们能够从why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我们显然能够和别人更好地建立信任和共识。事实上,西蒙举的这个例子,也就是营销的最高境界,营销你的价值观,也就是营销你的why,你为什么存在。
在工作中,用这种思考方法,可以让工作做的更好。大学时代,有个实习的公司,要我们到学校贴公司的宣讲海报,在出发前,利用了why-how-what想思考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贴海报,是为了给公司的专场宣讲会预热,让每个学院帮忙宣传,而且海报张贴在展板上就会有路过的同学关注,因此,在发海报和贴海报的同时,不是为了发了就完成,而是要达成宣传的结果。想清楚了做这件事的why,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哪些how(方式)和具体的做法(what)。
在贴和发海报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 部分学员不了解实习的公司,可能不愿意配合(how)。所以需要准备一段剪短又有重点的公司介绍,然后再说明来意(what)。
- 一些地方经过的人少,宣传效果不大(how),所以得事先查了每个学院的就业处办公地点(what)。
- 思考除了发海报和贴好饱还能不能找到其他更具宣传力度的宣传方式(how),说服就业处的老师在QQ群帮忙宣传(what)、把实习公司的海报放在一楼大厅的展板上(what)。
想清楚了这些事情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不一定能碰到已经想到的问题,但是碰了问题,也就能相对应的处理。
以上我们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了黄金思维法则,在营销、工作甚至是生活中,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处理遇到的问题。但具体上要怎么做呢?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通过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一般来说,追问5个为什么,一直挖掘到问题最本质的地方,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开始设计。而最本质的地方,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任何一层:人有生存、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求。例如可以参考上面两个案例,从苹果营销方面和工作方面进行思考why。
想到了为什么要这件事之后,必然会有很多种方法(how&what),那么又怎么判断到如何这种方法是最优的。最优的方式必然是从自身的能力、资源、人脉等方式进行匹配,那么可以从3A原则进行判断。
所谓3A原则:是否Availability吃得到、 Affordability吃得起、Acceptablility吃得爽。
思维黄金圈,只是介绍一种思考的方法,这是知道这个方式还是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直到这种方式进入到自己骨子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