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公司总觉得,做那么多平台和账号纯属浪费资源,远远不如精细化运作一个平台来得稳妥。但是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事实真的如此吗?
为什么互联网对实体的冲击如此之大,真实的原因很简单,信息差与去中心化。前者解决了价值问题,后者解决了成本问题。
传统企业被政治因素严重制约,规模越大,约束越强,突破越难。
面对此等困境,应该如何破局?
互联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能够小范围的快速执行并迭代,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找到最优化的方案,然后将方案再扩大规模执行,然后再迭代。
在广宣上打造自己的流量池,与用户建立一定的关系。可以是产品—-客户关系,可以是公司—-客户关系,可以是朋友—-客户关系,可以是合伙人—-客户关系,可以是客户—-客户关系等等。
首先明确什么是企业的专属流量池?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流量池?以及怎么建立能够增强收益的流量池?
所有的营销手段都是为了利润,无论是短期的直接利润还是长期的可增长利润。具体的选择还得依靠公司的定位以及产品的属性来确定。
什么是企业的专属流量池?
对于售卖鞋服的门店来说,付费购买产品的客户就是企业的流量;对于驾校来说,报考驾照的学员就是企业的流量;对于景点景区来说,购买门票进入参观的游客就是企业的流量。
总之,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建立起的能够实时与潜在客户/客户交流的集合,可以称之为企业的专属流量池。
有了企业的专属流量池,就有了与客户建立关系并升级关系的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尽可能的布局自媒体宣传矩阵的原因。通过多渠道分发内容,尽可能的将各大自媒体平台分发推荐的流量,全部引流到自己的专属流量池里面。
到了这一步,就需要思考具体用什么工具来承接自己的流量池。
目前来说,将所有流量全部导入微信算最好的选择,因为微信普适应性强,高粘性,信息触达及时,支付简捷,对于希望快速成交产品的企业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工具。
但是由于微信自身的限制太多,不能过度营销,因此只能做更加精细化的运营(为什么微商会有大小账号,做得好的甚至有几十几百个账号的原因:一旦过度营销,微信账号被封,所有资源全部消失)。
而且微信好友人数的限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近期有企业正在尝试用企业微信来解决微信营销中遇到的问题,在后期可能会出现一片企业微信的生态链,不排除企业微信将开通朋友圈的可能。(正如微信限制了“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但运营近期又推出了“附近推”的功能。这个功能可能针对区域性的企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不是朋友圈广告。)
自媒体矩阵布局,在内容打造方面其实可以参考《浪潮式发售》,里面详细的讲解了应该如何从内容方面去打造,生产出有助于销售的优质内容。
自媒体几个重要的阵地必须抢占。
图文类: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百家号、百度贴吧、网易新闻、大鱼号、一点号、东方号、企鹅号、兴趣部落。
短视频类:抖音、快手、西瓜、火山、微视
直播类:YY、斗鱼、映客
音频类: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
视频类:优酷、腾讯、爱奇艺、A站、B站
每个平台最好有10个账号,1个主号(首发号),1个小号(转发号),8个营销号(互动、找到同好用户加好友引流)
关于内容打造以及日常更新等问题,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公司的主要战略布局来规划,究竟是做流量还是做IP,针对其特性在资源配置以及策划方向也是不同的。